《河边的错误》票房破亿,“烧脑”过度的网友急求:余华老师,出个剧情解析吧
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
实习生 黄颖
“看不懂,真的看不懂!”过去这个周末,无数观众都在看完电影《河边的错误》后,给出了这句真实感悟。
虽然看不懂,但不影响大家爱看。截至10月23日17时许,在近260万观众的购票支持下,《河边的错误》票房正式破亿,连续3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、观影人次冠军等。同时,该片在豆瓣的开分也高达7.7分。朱一龙的这次转型,又成功了。
10月21日,“90后”知名导演魏书钧的悬疑犯罪题材新作《河边的错误》,带着“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”“戛纳入围影片”等光环登陆全国影院,接受观众品鉴。演员朱一龙在片中饰演上世纪90年代的刑警队长马哲,带领观众进入马队长的视角,赶赴一场“没有答案、不如发疯”的破案之旅。
《河边的错误》公映后,“河边的错误看完不走”成为热搜词条,数万名网友参与话题讨论,分享自己看完该片的感受。“看不懂,真的看不懂”“很幽默,看完后大家都没离场,所有人都在搜影评”“看懂了是余华,看不懂是正常人,妄图看懂是马哲”“看得我CPU都快烧了”“头好痒,感觉要长脑子了”“走啥啊,恨不得拉上所有观众一起讨论”“散场后大家都没走,还是被打扫的大爷赶走的”……
球盟会官网入口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大家都在反映看不懂、很烧脑,但只有少部分观众给予电影差评,认为导演故弄玄虚、玩失控了,大多数观众还是认为这部电影值得尊重,看不懂表示需要去“二刷”了。
上周末参加“极目电影之约”《河边的错误》观影会的江城影迷吴佳睿,是余华原著小说的书迷。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力度很大,原著小说对几位配角有较详细的关系介绍,但电影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更大刀阔斧,“电影中有很多意象都透露出一股‘不对劲儿’,比如像魔咒一样贯穿全篇的三等功、完整的七颗子弹、反复出现的胶片放映机等……而这些意象在原著里是没有的。电影好像什么都说了,又好像什么都没揭露,给了观者无限联想空间。”
吴佳睿坦言自己并没有百分百看懂电影,但她依然给电影打出了较高分数。
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,在《河边的错误》豆瓣页面,有20%的看片观众给电影打出了五星好评,近50%观众打出了四星评价,这些观众的肯定,也让《河边的错误》成为朱一龙主演的院线电影中,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,超过了他的金鸡奖获奖作品《人生大事》。
目前,已经上映3天的《河边的错误》仍在挑战观众“脑力”,不少网友都呼吁余华出一个剧情解析,给大家一个官方答案,但也有网友认为,可能余华看完也蒙在鼓里呢。
在上周闭幕的第七届平遥国际影展上,《河边的错误》获得了全场最重要的“费穆荣誉·最佳影片”荣誉,而评委会给出的评价,或许能为观众观影带来一些提示:该片在现实的叙述上融入丰富的意象表达,通过一件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案件,在真实与意象中任意切换,展现出一部电影独有的魅力。
(图片来源:电影方公开资料)
(来源:极目新闻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24小时报料热线027-86777777。